会展资讯
热点观察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博天下,览万物

下一站中国:周期、产业、城市

 

12月8日,吴晓波在其名为《下一站中国:周期、产业、城市》的公开活动演讲中,对中国经济的诸多关键层面进行了解读,为我们洞察当下经济形势与未来走向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与思考。
 
中国经济
周期定位与现状特征
 
吴晓波说,2025年将迎来新的经济发展周期、新的地缘政治周期和新的技术变革周期。
 
面对新的变革,吴晓波认为,明年我国或将迎来更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包括房产、财税、货币、股市、消费等领域都将出台比较积极的措施。
 

图片来自社交媒体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康波周期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步入中低速区间。
 

图片来自社交媒体
 
过去高速增长所依赖的大规模投资与出口拉动模式面临转型压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与资源约束下不断整合优化,新兴产业则在科技驱动下蓬勃兴起。
 
消费领域呈现出明显的 K 型分化,高收入群体消费升级趋势显著,对高端产品与服务需求旺盛;而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则相对保守,更注重性价比。
 
与此同时,科技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边界,5G 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重塑了产业格局,成为推动经济变革的核心动力。
 
例如,电商直播的兴起使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智能制造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运行轨迹。
 
中国与日本经济对比
独特优势与发展路径差异
 
吴晓波在演讲中对比了中国与日本经济,指出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经济衰败的覆辙,主要基于以下多方面因素。
 

图片来自社交媒体
 
从人口与就业创业维度来看,中国每年有庞大的千万级毕业生群体进入就业市场,同时还有千万新增城市人口。这为中国经济赋予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广阔的消费市场潜力。
 
相较而言,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市场萎缩,消费市场增长乏力。
 
在货币层面,人民币与日元有着本质区别。
 
人民币不具备日元曾经经历的大幅升值条件,并且中国依据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实施资本项管制,在维持汇率稳定、保障货币政策自主性以及适度管理资本流动方面有着独特的制度安排,这有效降低了外部金融风险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中国制造的规模与体系完整性远超日本制造
 
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是全球唯一具备此条件的国家。从基础的原材料加工到高端的芯片制造、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中国制造业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网络,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而日本制造业虽在部分高端领域有优势,但整体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再者,中国内需市场规模约为日本的十倍
 
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使得中国经济在面对外部贸易摩擦、全球经济波动时,具有更强的韧性与回旋余地。企业可以依托国内市场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与品牌建设,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最后,在城市布局方面,日本仅东京作为超级城市一枝独秀,而中国呈现出多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各领风骚,众多二线城市也在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崭露头角,形成了多点支撑、多极发展的城市经济体系,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进步。
 
制造业
中国经济的核心根基与转型方向
 
制造业始终是中国经济的关键支柱。
 

图片来自社交媒体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一方面,智能化转型成为主流趋势。以煤矿行业为例,如今许多煤矿企业在采煤作业中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掘煤机实现无人化操作,并且通过搭建数据平台整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采煤流程与设备运行的精准监控与高效管理,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在智能化迭代与落后产能淘汰方面的有力见证。
 
另一方面,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企业积极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 “隐形冠军” 集群。例如在芯片制造领域,尽管面临外部技术封锁等诸多挑战,但众多国内企业不断投入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努力提升芯片制造工艺水平,减少对国外进口芯片的依赖。
 
同时,在航空航天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行业,中国企业也在逐步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市场控制力,有效应对 “卡脖子” 问题,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积极拓展空间,推动企业 “出海”,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以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跨越。
 
消费趋势
从刚需到改善的市场演变
 
消费领域正发生着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从刚需为主导逐渐向改善型需求过渡成为众多行业的发展走向。
 
当下,国货崛起现象引人注目。
 
新中产群体以及年轻消费群体对国货的认可度大幅提升,数据显示,“90 后” 消费者中有 70% 倾向于选择新国货,“00 后” 消费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 80%。这背后反映出国货企业在产品品质提升、设计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
 
例如,一些国产手机品牌不仅在技术性能上与国际品牌不相上下,还在外观设计、拍照功能等方面独具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国产美妆品牌也凭借对本土消费者肤质与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在产品研发与营销推广上的创新举措,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银发经济红利”正逐渐显现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
 

图片来自社交媒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群体在陪伴、兴趣、健康、理财等多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陪伴领域,宠物陪伴、专业心理服务以及情感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兴趣方面,各类老年大学、文化活动社团等蓬勃发展,涵盖书法、绘画、摄影等多种兴趣爱好领域;
 
健康领域则包括膳食补充食品、预防医学服务、老年医美项目、运动健身与老年旅游等多元化产品与服务,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
 
理财方面,针对老年人的保险规划、资产配置咨询等专业服务也日益受到重视,为金融机构等相关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中国未来经济道路
多层面战略布局
 
吴晓波指出,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走出一条契合自身国情的创新之路,不会复制日本的衰退模式,也不会照搬美国的发展模式,更不会延续以往过度依赖发国债的路径。
 

图片来自社交媒体
 
政策层面,展望 2025 年,房产领域有望进一步优化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满足居民住房需求的同时,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财税政策方面,预计将出台更多针对企业减负、创新激励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税收抵免等优惠措施,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投资积极性。
 
货币领域,将继续保持合理的货币供应量与流动性,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如降准、降息等操作,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股市方面,持续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股市的稳定性与吸引力,使其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
 
消费政策上,大概率会继续推行以旧换新等创新举措,并且可能在消费补贴、消费信贷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尤其是在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引导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增长。
 
在产业层面,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仍是重中之重。
 
政府将持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产业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
 
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政策补贴、产业规划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支持,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吸引企业与科研机构集聚,加速新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构建多元化、高端化的产业结构,提升中国产业整体竞争力。
 
在内需层面,充分发挥中国庞大消费市场的优势。
 
一方面,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如推进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消费升级,加强消费市场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鼓励企业开发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以内需的稳定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源泉。
 
民营经济
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吴晓波长期以来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并积极为其 “正名”。
 
其对于民营经济的观点主要涵盖以下几点:
 

民营经济的新定位:认为民营经济已从 “草根经济” 升级为 “树根经济”,在数量、体量和质量上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力量,是稳定经济大盘的基本力量,在全球产业竞争中代表着中国势力的核心军团。

 

创新贡献突出:指出民营企业在产业经济的创新力占比中占据绝对优势,如在 “2021 年新经济 500 强” 榜单中,民营企业数量占 84.4%,在前 20 强中,有 18 家为民营企业。在科研投入、发明专利数量等方面,民营企业同样表现优异,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全球研发投入及国内发明专利榜单中名列前茅,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与国有经济的关系:强调民营企业并非国有经济的对抗势力,而是与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重要产业伙伴,尤其在信息智能和新兴硬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性市场等诸多领域,民营企业担当了主力和先锋的角色。

 

认知与支持的重要性:呼吁摒弃对民营经济 “草根经济” 的旧有认知,这种认知低估了民营经济的规模现状和创新能力,容易导致政策设计、资源配套以及产业扶持方面的错配,应从国家战略和全民认知层面重视民营经济的 “树根” 地位,给予其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以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倡导民营企业家树立三种自信:

 

所有制自信,即认识到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重要部分,受法律保障且发展空间广阔。

 

创新主体自信是指民企凭市场洞察与经营灵活优势,应勇于加大研发投入,在多领域创新探索成为行业引领者。

 

国家责任自信要求企业家将企业与国家命运相系,追求效益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如参与公益、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贡献力量。

 
 
 
 

‍‍

 
 
 
版权声明:《环球博览》所有媒体端发布内容,除了注明文章来源之外,发布的文章皆为原创出品,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署名并联系我单位授权,违规转载必究。
 
 
 
天下,万物
 
 
 
加入「 环球博览群 」更多交流和人脉
登陆 www.hqbl.cn‍‍‍‍为您提供更多资讯及价值
 

 

202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