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的延期潮袭来

今年,上半年的会展复苏超预期。
前两天,多位国际知名会展集团负责人在服贸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比疫情前有比较好的增长。
不过,还是有一些展会在复苏之路上遇到一些问题。
从今年陆续发布的展会延期通知来看,展会延期已经成为2023年会展复苏下另一种景象。
以下仅仅是小编收集的部分展会延期信息。














— 1 —
展会延期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展馆档期安排,没有合适的展馆档期,展会选择延期,这个原因还可以“理解”。
二是展会市场招商招展效果不好,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确定的展会举办时间,在一季度开展的展会招商招展并没有得相应的市场响应,从而选择延期至下半年,或者没有具体举办时间。
三是考虑展会效果的问题,通过展会前期开展市场调研,由于参展商和专业买家的反馈表示没有市场预算或者没有计划,无法参展,因此展会主办方选择延期至下半年或者没有具体举办时间。
如果说延期下半年的展会能如期举办还算不错的一个结果,那么没有具体举办时间的展会则意味着可能被市场淘汰的现实。
除了展会延期之外,还有一个展会现象是很多展会就没有确定举办时间,甚至展会没有进行立项,也就意味着展会就不存在延期,这种没有延期的展会更是看不见的隐性市场。
— 2 —
“隐入尘烟”的中小展会
2022年的展会延期主要为不可抗力,即新冠疫情管制政策导致延期。
不同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期间的展会延期,2023年的展会延期则真实的反映了展会市场的现状。
延期展会的共同特点一个是展会本身是中小型展会,另一个是展会主办方是中小型会展公司。
由于展会规模小,缺乏品牌影响力、市场号召力,中小展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另外,不同于大型展会,中小展会很少受到政府支持和大型企业的青睐。
延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2023年的产业负面情绪传导到会展产业中,企业保守情绪直接导致压缩投资和推广的预算。

可能有人觉得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一些中小展会的自然死亡或市场淘汰。
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平时,可能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放在疫情三年之后的2023年,这种现象就变得不平常。
大展会都是从小展会长起来的,应该说中小展会是会展产业的生命力之源,如果没有中小展会的茁壮成长,会展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后劲不足是最直接的表现。
延期的展会和没有立项的展会,或造成了展会数量的减少。
事实上,展会统计有个误区,就是同期一个展会可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专题展会组成,实际上并不能统计成为多个展会,而只能算是一个展会。
所以有些时候,统计数据是相对失真的。
另外,一些大型展会的参展企业虽然悉数到场,也是人满为患,但是从参展企业各种预算成本的减少,比如展馆户外广告资源销售情况上就不难发现,纵使是大展也能感受到阵阵凉意。

当然,企业对参展的需求不会停下,不过企业减少参展次数、减小参展预算,已成为一种市场情绪。
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喧嚣的会展复苏行情或许会让人产生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