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以“共建·共享·共赢”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南会展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在福州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服务行业·服务产业·服务企业”为宗旨,推动会展项目合作,共谋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
会上还进行了以“把握会展经济脉搏,创建中国会展品牌”为主题的精英对话环节。
对话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淮主持,参加对话的嘉宾有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会长魏晓英、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马巍、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商务部国际商报《环球博览》主编、全国产业会展服务平台秘书长鲁诚、福建商学院传媒与会展学院副院长肖龙、普华永道税务及商务华南区市场主管合伙人王舜宜、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罗秋菊。
魏晓英:会展行业在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会展行业对于现代都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是聚集思想产品的渠道,创新设计和文化资源等等集合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在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目前这个出口不利的这个大的经济背景下,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产品,需要更多的展示宣传推广,可能给我们会展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会。但是也要看到,因为现在这个推广方式的多元,行业竞争的加剧,也对这个会展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魏晓英认为对于会展行业应该重要加强一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要紧密地同这个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第二,就是要加强区域联动和城市之间的联动,扩大影响,聚集更多的资源。第三,就是要会展业同仁们站在技术应用和这营销方式应用的前沿,将新的技术和营销方式同实体展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延长实体展会的服务链条,增强展会的韧性,使我们能够创新快速的提升发展。
马巍在对话中提到,品牌化是一个我们内部的问题,牵扯到比如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方方面面,首先就是我们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一方面是我们这些教师整体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顶层建设也很重要。我们塑造更多的品牌项目,在国际化、扁平化上,在对照国际上的一些标准后发现并不合规,我们很多企业并不了解,但是国家对这方面十分重视,今年还专门新增了企业合规师这个职业,所以会展要想塑造更多的品牌,从我们自身来讲的话,可能还是一把手工程,从人才培养对标国际,在这人才培养上,内涵是是更重要的。
鲁诚:通过会展这个抓手,帮助地方实现产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当前经济受人工成本、市场竞争及全球产业链变化等因素,面临产业转型与升级。会展作为产业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应该服务并贴近经济发展,展会从贴近经济发展的角度,需在政府主导型展会和市场化商业展会之间,探索和建立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会展,通过会展这个抓手,帮助地方实现产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鲁诚表示首先建立中国会展行业共识,共识就是对展会品牌评估要有一个标准,有些展会可以从展览规模,有些展会可以从活动规格、行业影响力、出席活动人员的规格,有些展会可以参考真实的交易额,现状是,很多评选不具备公信力,说到底就是评选标准的问题,当然也有标准执行的问题,其次,要建立中国会展行业自信,要评选出中国品牌展会,代表中国会展力量,要有专业机构站出来,既要有专业水平,也要有担当,持之以恒做好中国品牌展会推广推荐工作,告别会展“内卷”,办高质量展会,建造高使用率的展馆,疫情复苏以后,压抑三年的会展业迎来爆发式复苏,现在中国境内会展业“内卷”的很厉害,很多展会已经从10万平米成长为20万平米展会,甚至30万50万平米以上。现实是,中国现在目前的展会数量应该来说随着制造业的不断的调整进行优化,未来中国展会将会呈两极分化,大展恒大,小展恒精,高质量展会才是会展业发展方向。
高质量会展产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化。中国会展业不论是展会数量和规模,还是展馆面积都已经是领先全球会展业,中国会展产业国际化影响力很大。但是,由于受到语言、文化、行业发展阶段等因素,但是无论是走出去“出海办展”,还是中国展会的海外参展商和买家,中国会展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一直是个需要正视的问题。向外释放会展产能,应该是中国会展业未来新的机会和空间。
当前,中国企业目前参加海外展览会还仅仅是参加海外的展览会,长期以来,中国会展企业参与国际化展会,也还仅仅是以组团为主,另外已经在境外举办的展会呢,基本不具备品牌的价值。这个从侧面也说明一点,就是我们的国际化的发展空间很大,需要我们中国会展企业家们共同努力。
当然,我们在境外举办的展会不仅仅是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展会,同时也需是一个买家和参展商来自全球各地,是以服务全球客户或某个区域的国际品牌展会而存在的一个会展项目。
肖龙在对话中提到,福建省中福州和厦门的会展业环境最为优秀,而其他的地市也都具备自己的特色,福州和厦门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展会,形成领头羊带头的局势,其它地区,像宁德拥有绿色能源、绿色存储技术产业,电池产业、宁德时代、还有不锈钢等等,南边的莆田除了服装制造业之外,还具备工艺美术,雕刻类等等一些产业。整个福建省会展业的发展,并不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关系,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支撑,互相辅助。未来福建省也会围绕各个地市的优势产业,提出更多的特色产业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以依托于数字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这样的一些大型的展会,在各个产业都做出很多的成绩。
王舜宜:打造参会文化
王舜宜提到,国际上非常重视ESG,不单只是只是环保绿色,它还包括企业的治理和社会责任。王舜宜针对会展结合ESG这个概念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第一,应做到无纸化,目前国际上的会议流行无纸化,一个手机就可以看到所有的资料。第二,可持续发展,展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可以做的更加深入,绿色环保这也是全球的趋势。随着疫情的结束,我们对防疫的要求,推动了线上会展的举办,这也推动了我们ESG发展的维度。第三,应该打造参会文化,打造参会文化除了得到政府的支持外,我们主办自身也要为与会者创造一些良好的商机,让大家珍惜来到这里社交的一个机会。
罗秋菊:会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影响,也是个产业影响
罗秋菊在对话中表达了自己的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会展是一个杠杆,会发挥杠杆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正常想要推动制度、推动政策、推动资源的组整合非常困难,但是会展就像一条管道一样,能够渗透到国家和城市的政策、制度、人才以及产业之中,把原来困难的事变得简单。第二,最早的时候我们对会展的一个认知就是认为它拉动的是消费,但是后来我们发觉会展对城市的营销也非常重要,会展的举办能够让所在城市从边缘走向中心。第三,展览会,特别是专业展览会,能够从长期的一个视角观察产业,会展是个临时性的产业集群,要打造长期产品产业集群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做成一个产业展专业展的话,它就能够把我们世界各地最新的知识,最新的行业信息,特别是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全部都汇集到我们的举办地,然后又通过我们的参会人员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分散到他们所在的城市、企业,所以它是一个产业型的临时产业集群。这就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可能我们会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影响,也是个产业影响。
罗秋菊也提到,我们应把创新放到第一位,而不要仅仅是拿订单做唯一的评判指标。此外,政府在引进展会的同时也应有一些正确的主张,比如在制定政策补贴时就应该支持原创,支持创新,这样的话就能避免展会的相互模仿,主办方不需要说因为创新的成本很高而不愿去创新。
【版权声明】除了注明文章来源之外,《环球博览》发布的文章皆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署名并联系我单位 ;违规转载必究。
了解《环球博览》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管理员,加入「环球博览群」,关注我们请点击环球博览 (微信公众号ID:hqblcn)